揭秘“樣式雷”:燙樣制作為雷家獨有
中新網北京10月24日電(記者 上官云)今年,一部熱播的電視劇《藏海傳》,向觀眾展示了榫卯結構營造技藝,也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。
歷史上,也確實有專門為皇家設計修建各類建筑的機構,尤以清代“樣式房”最為知名。該機構長期由雷氏家族執(zhí)掌,“樣式雷”的譽稱便由此得來。在清代,雷氏家族從第二代雷金玉開始,連續(xù)七代擔任皇家建筑承辦機構樣式房“掌案”。
他們留下的樣式雷圖檔,亦是珍貴的史料。在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白鴻葉眼中,作為古代手稿,樣式雷圖檔記錄了故宮、頤和園等中國古建筑設計、修繕等諸多環(huán)節(jié),這些圖檔的整理出版利用,可以成為古籍文獻資源活化利用的典范。
建筑世家的興起
清代雷氏家族的故事,要從雷發(fā)達說起??滴跄觊g,雷發(fā)達與兄弟趕赴京城,參與皇家建筑的營建,“樣式雷”的傳奇故事,就此拉開序幕。

憑借高超的技藝,雷發(fā)達很快嶄露頭角。他的兒子雷金玉是樣式雷第二代傳人,也是雷家真正執(zhí)掌樣式房的第一代。
雷氏家族主持營建了大量皇家建筑。白鴻葉說,雷金玉的成就不僅推動了雷氏家族的崛起,還奠定了清代皇家建筑的風格基礎。雷家世守楠木作,燙樣制作更是雷家獨有。
前段時間出版的《大匠天工:樣式雷筆下的皇家園林》之中,提及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暢春園、圓明園、頤和園等皇家園林的樣式雷圖檔,“樣式雷”的建筑智慧,從中可見一斑。
第五代“樣式雷”雷景修從十五歲開始,便跟隨身為樣式房掌案的父親雷家璽在圓明園樣式房學習世傳差務,技藝高超。他主要參與或主持了圓明園、慕陵、昌西陵等清代皇家陵寢工程。
白鴻葉介紹,到了同治時期,慈禧太后曾打算重建被焚毀的圓明園,樣式房為此制作了大量圖樣。在這一工作中,雷景修做出了重大貢獻。
此外,他悉心整理祖上積攢的眾多畫樣、燙樣,專門修建三間房屋予以珍藏,為樣式雷圖檔在后世的重現(xiàn)奠定了基礎,國家圖書館現(xiàn)藏的絕大部分樣式雷圖檔就來自這些家藏圖檔。
圖檔里的信息
國家圖書館收藏了大量的樣式雷圖檔。據(jù)白鴻葉介紹,這些圖檔主要來源于兩種渠道:一是直接購自樣式雷后裔之手;二是購自當時的書局、書社、書齋等。
從這些珍貴的圖檔中,可以讀到許多信息。
例如,清朝末年,西方舶來品不斷進入中國,最早享用這些新鮮事物的當屬皇室,至今在頤和園排云殿和樂壽堂還掛著兩盞玻璃大吊燈。

“國圖藏相關樣式雷圖檔有《文昌閣東建修電燈房院圖樣》以及《頤和園樂壽堂前電氣燈架圖樣》《電氣燈木架圖樣》等,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?!彼f。
獨一無二的珍貴史料
2007年,“樣式雷”圖檔正式入選《世界記憶名錄》。
提到清代樣式雷圖檔的珍貴之處,白鴻葉如此評價道:這是唯一幸存的、系統(tǒng)的中國古代建筑工程圖檔,是研究、修繕、復原中國古代建筑唯一的第一手資料。
“中國在建筑上擁有輝煌的歷史,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建筑有很多處,但與其對應的建筑圖檔僅存清代樣式雷圖檔。”她說,對于像頤和園這樣目前仍然存世的世界文化遺產而言,過去的圖紙是現(xiàn)在修繕、復原乃至復建園區(qū)某些建筑的重要參考。
而且,樣式雷圖檔幾乎全部繪制、書寫在中國傳統(tǒng)手工紙張上,書寫工具主要是中國的毛筆和炭條,繪制工具主要有界尺、烙鐵等,使用顏料主要是傳統(tǒng)中國國畫顏料等。
可見,樣式雷圖檔是帶有濃郁中國傳統(tǒng)特色和風格的古代手稿,無疑是世界獨一無二的珍貴史料。從圖上亦可以清晰看到建筑設計的痕跡,例如底稿是墨色線條,修改是紅色線條。
在白鴻葉看來,樣式雷圖檔真實再現(xiàn)清代建筑設計及施工的完整流程,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原始建造參數(shù),可以作為中國古代建筑尤其是明清皇家建筑修復的基因庫。
“樣式雷圖檔在為中國古代建筑史提供重要史料的同時,也為書寫世界建筑史提供了重要佐證。”她認為,樣式雷圖檔整理出版利用,可以成為古籍文獻資源活化利用的典范。(完)
文娛新聞精選:
- 2025年10月24日 15:45:03
- 2025年10月23日 14:54:20
- 2025年10月22日 18:49:12
- 2025年10月22日 16:37:40
- 2025年10月22日 13:01:18
- 2025年10月22日 11:12:55
- 2025年10月22日 10:26:02
- 2025年10月22日 10:08:53
- 2025年10月21日 19:34:17
- 2025年10月21日 16:43:41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