評論:賴當局霸凌陸配 意識形態(tài)動員幾時休?
中新社北京8月8日電 題:賴當局霸凌陸配 意識形態(tài)動員幾時休?
中新社記者 容海升
28年前從四川嫁到臺灣的花蓮縣富里鄉(xiāng)學田村前村長鄧萬華,因被認定無法提出所謂“喪失原籍證明”,近日遭解除職務(wù)。賴清德當局又一次以霸凌手段,向弱者揮刀。
因同樣理由遭調(diào)查者,還有另外4名村里長。此事件在島內(nèi)持續(xù)發(fā)酵,不少法律學者及政界人士從法規(guī)、條例等不同角度質(zhì)疑該決定——無論是強行要求大陸配偶放棄陸籍身份,還是直接解除一位民選村里長的職務(wù),都不屬于正當合規(guī)的范疇。
一段時間以來,陸配在臺遭受的不公正對待不斷加碼。從羅織罪名逼迫兩岸婚姻家庭骨肉分離,到要求補繳所謂“喪失原籍證明”,再到如今全面清查、打壓公職陸配……樁樁件件并非法律層面的問題,而是賴當局制造“寒蟬效應(yīng)”的政治手段。
對陸配以意識形態(tài)相逼,將其與臺灣民眾分隔開來、置于對立面,輔以側(cè)翼營造“來自大陸,其心必異”的仇恨氛圍——賴當局這一套用民粹手段進行政治操弄,在民眾當中制造對立隔閡的手段不可謂不嫻熟。持客觀立場或表露同情者,動輒被打上“中共同路人”標簽。
觀察家分析,賴當局當下進一步打壓陸配,有另一重含義。受“大罷免”首輪投票結(jié)果影響,賴清德民意支持度遭重挫,轉(zhuǎn)移焦點、凝聚支持,要找一個“能得罪”的群體立靶。有島內(nèi)媒體諷刺道,陸配簡直成了“出氣包”。
目前,全臺約38萬陸配人人自危,陸配子女的生活、學業(yè)將更加艱難。須知,在臺定居落戶的陸配群體已然是臺灣社會一員,作為家人在為臺灣經(jīng)濟社會發(fā)展付出努力,如今卻被當作“敵人”看待,怎不令人心寒?
去年一檔訪談節(jié)目中,甫于4日辭世的歷史學者許倬云先生被問及人生最大遺憾時,一字一頓說道“但悲不見九州同”,這在當前兩岸形勢下更令人唏噓。
陸配是連結(jié)兩岸的紐帶,不應(yīng)被當作棋子,兩岸關(guān)系更非只有對抗。賴當局一次次將陸配“推上火線”,只會讓臺灣民眾愈發(fā)看清其恃強凌弱、毫無底線的惡劣心腸。(完)

國內(nèi)新聞精選:
- 2025年10月13日 16:29:04
- 2025年10月13日 15:21:56
- 2025年10月13日 13:48:05
- 2025年10月13日 11:27:24
- 2025年10月13日 11:14:54
- 2025年10月13日 11:09:46
- 2025年10月13日 10:39:45
- 2025年10月13日 10:31:35
- 2025年10月13日 10:25:45
- 2025年10月12日 22:01: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