貴州破解工程性缺水難題 “望天田”變“保收田”
中新網貴陽10月11日電 題:貴州破解工程性缺水難題 “望天田”變“保收田”
中新網記者 周燕玲
“有收無收在于水”,這句農諺,家住貴州省德江縣荊角土家族鄉(xiāng)角口村的楊飛體會格外深刻。
金秋時節(jié),荊角土家族鄉(xiāng)的稻田一片金黃,在角口村東門坡“旱改水”項目區(qū),大型收割機隆隆作響,稻谷盡數歸倉,秸稈就地還田,空氣里彌漫著稻香。
望著自家稻田里沉甸甸、金燦燦的稻穗,皮膚黝黑的楊飛臉上寫滿了笑意:“以前這片是‘望天田’,旱季澆不上,雨季留不住水,收成好壞全看老天爺的臉色?,F在不一樣了,渠修通了,路也暢了,田成了‘保收田’,就算碰上極端天氣,收成也穩(wěn)得住?!?/p>
楊飛這份踏實的喜悅,并非偶然,其背后是貴州省大力推進水利設施建設所帶來的變化。地處云貴高原的貴州,山高谷深,工程性缺水問題長期以來制約著農業(yè)發(fā)展。近年來,貴州加快推進水網建設三年攻堅行動,加大骨干水源工程建設、病險水庫除險加固、灌區(qū)續(xù)建配套與節(jié)水改造工程等,逐步實現了水源從水庫山塘到田間地頭、從大水漫灌到節(jié)水灌溉。
“十四五”以來,貴州建成馬嶺、黃家灣、青山沖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,基本破解了長期制約貴州發(fā)展的工程性缺水難題。一道道水渠、一條條機耕路,如同血脈般滋養(yǎng)著曾經的“望天田”,也為鄉(xiāng)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。
貴州省安順市鎮(zhèn)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丁旗街道紅星社區(qū)近500畝水稻進入成熟期,沉甸甸的稻穗迎來收割季節(jié)。作為該自治縣蜜蜂中型灌區(qū)涉及的5個二級灌區(qū)之一,這將是龍灘口引水灌區(qū)建成后的首次秋收。
村民張學凱繞著自家近3畝的稻田,仔細查看稻谷長勢,挽起一股稻穗放在手掌心上,滿意地說:“今年來水正常,谷子長得好,一串串都長滿了,圓鼓鼓的。”
鎮(zhèn)寧自治縣蜜蜂中型灌區(qū)新建輸水管網、渠道,配套各類閘閥井、控制閘門等設備,新增恢復、改善灌面1.95萬畝,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從0.488提高到0.6,預計平均每畝增產糧食183公斤。
水利建設不只是修渠筑壩,更是一場用水方式的改變。在貴州省龍里縣灣灘河灌區(qū),傳統(tǒng)的“大水漫灌”已被現代化的“刷卡取水”所取代。田間地頭,農灌水管縱橫交錯,計量水表隨處可見,農戶拿著充值好的IC水卡放在水表上,不到半分鐘,清澈的水流就從水樁噴出流入農田。
這種變化源于2017年起龍里縣實施的灌區(qū)改造工程,將露天溝渠改成封閉管網,陸續(xù)鋪就33.6公里灌溉主管網和77.4公里田間管網,計量水表和灌溉水樁替代了用水計時人員和運水車。
“刷一次卡出水,再刷一次水樁就自動關閉,用多少刷多少,再也不用搶水澆地了?!惫鄥^(qū)種植大戶史云梅說,刷卡取水讓自己省了不少心。
貴州麻江縣宣威水庫提前兩個月截流成功、思南縣花灘子水庫輸水工程塘頭2號隧洞貫通、黃家灣水利工程所有隧洞全部完工……當前,貴州正全力推進重點水利項目建設,水利建設按下“加速鍵”。
隨著一批重大水利工程的陸續(xù)建成,貴州水利工程設計供水能力大幅提升,7000多條(座)河流湖庫通過遍布的渠管成功“牽手”,年保障農業(yè)用水量60余億立方米,全力打通農業(yè)生產“最后一公里”,糧食總產量連續(xù)5年保持增勢。縱橫阡陌間,汩汩清流潤澤沃野,也從根本上改變著貴州農業(yè)的格局。(完)

國內新聞精選:
- 2025年10月14日 10:07:31
- 2025年10月13日 16:29:04
- 2025年10月13日 15:21:56
- 2025年10月13日 13:48:05
- 2025年10月13日 11:27:24
- 2025年10月13日 11:14:54
- 2025年10月13日 11:09:46
- 2025年10月13日 10:39:45
- 2025年10月13日 10:31:35
- 2025年10月13日 10:25: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