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走江河看中國|陜西省內“南水北調”背后,有水才有經濟
中新網陜西10月14日電(記者 劉星晨 林勐男 孫靜波 王海波)善治秦者先治水,古往今來,這是三秦人已然達成的共識。地區(qū)發(fā)展以水為媒,伴水而生。
在歷史長河中,關中和陜北地區(qū)面臨著嚴重的缺水問題。引漢濟渭工程便是在該種契機下誕生。

沒水到隨時有水
1995年,西安爆發(fā)大規(guī)模水荒,居民只得采用瓶罐這種原始儲水方式存?zhèn)涮烊凰?。“搶救西安”,刻不容緩?/p>
陜西省水資源“夏汛冬枯、北缺南豐”,時空分布并不均衡:秦嶺以北的黃河流域,面積占全省的63.3%,水資源量僅占全省的29%。
引漢濟渭,顧名思義,通過秦嶺以南漢江的豐富水資源解決渭河流域關中地區(qū)缺水問題。引漢濟渭工程,一場陜西省內圍繞母親河的“南水北調”。
而擺在引漢濟渭工程面前的是此前未曾突破過的難關。在調水工程和輸配水工程中,從底部穿越秦嶺的輸水隧洞,工程建設期間頻繁遭遇地質難題。隧洞內常年溫度超過40℃,相對濕度接近90%。巖石抗壓強度高達316兆帕,施工設備刀頭如同在高耐磨鋼板上掘進……

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建民眼中,這項綜合施工難度堪稱世界性的難題和挑戰(zhàn)。
“(引漢濟渭工程)將秦嶺貫穿,把長江水引到黃河流域實現‘握手’?!币凉h濟渭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長魏溪形容兩條“水上長龍”在關中地區(qū)“握手”時,用到了“歷史首次”這個詞。用幾位當地人的話說,“沒有引漢濟渭,去年西安就得遇水荒?!?/p>
浩浩漢水,奔流北上。穿越秦嶺,潤澤秦川。
2023年7月16日,引漢濟渭工程實現先期向西安通水。 2024年夏季以來,工程向西安最大日供水量超過110萬立方米,占西安主城區(qū)用水的一半,累計供水超2.7億立方米。輸配水工程分布于渭河兩岸,受益人口1411萬人。
“水質也很好,居民用熱水壺燒水,一年都不會有水漬?!币凉h濟渭公司秦嶺分公司黃池溝配水樞紐管理負責人李虎子介紹道。
有水,有經濟
當“帶動陜南、滋潤關中、解渴陜北”的美好愿景逐步成為現實,陜西省的經濟發(fā)展進入快車道。
水利是農業(yè)的命脈,八水環(huán)繞,水潤長安。
作為中國獼猴桃之鄉(xiāng),陜西省寶雞市眉縣地處秦嶺北麓,光照充足、晝夜溫差大的環(huán)境特點讓其成為了國內外公認的獼猴桃最佳優(yōu)生區(qū)。

徐香、亞特、翠香、金?!哌M眉縣國家現代農業(yè)產業(yè)園,放眼望去,大部分區(qū)域的獼猴桃已采摘完畢。
“中國每五個獼猴桃里面,就有一個是產自眉縣的,眉縣獼猴桃能占到全國產量的六成。”說到此處,眉縣農業(yè)農村局特聘農技員李凱的話語間閃過幾分自豪感。
眉縣在獼猴桃果業(yè)技術方面提出“四改五提升”戰(zhàn)略:改土壤、改品種、改樹型、改模式、提升基礎、提升技術、提升品質、提升品牌、提升效益。

杜絕大水漫灌,講求水肥一體化,這是眉縣在種植技術方面所做出的改變。眉縣采用倒掛微噴技術將傳統(tǒng)大水漫灌3天的澆水周期拉長至15天?!?樹架)上面噴水,底下滴肥,我們在澆地的同時把肥也施了,還能節(jié)水灌溉,一個人種五六十畝地很輕松?!睋孜还r介紹,“扛著鐵锨澆地”已成為過去時,如今通過手機便可操縱水閘,種植效率成倍增加。
隨著水資源問題解決,眉縣獼猴桃產業(yè)日漸成熟。李凱坦言,種植獼猴桃的高回報或許能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(xiāng),“眉縣有自己的產業(yè),獼猴桃不光是朝陽產業(yè),也是幸福產業(yè)?!?/p>
展望未來,他希望把果園變成花園,“讓年輕人愿意在園里去舉辦婚禮”。(完)

社會新聞精選:
- 2025年10月14日 09:16:58
- 2025年10月14日 08:11:16
- 2025年10月14日 05:57:17
- 2025年10月13日 18:23:43
- 2025年10月13日 16:43:55
- 2025年10月13日 15:20:49
- 2025年10月13日 14:56:16
- 2025年10月13日 13:33:20
- 2025年10月13日 10:55:08
- 2025年10月13日 10:48:14